鹿特丹港表示,目前的集装箱供应链拥堵将持续到2022年,回归班轮时刻表的可靠性是一个关键因素。
这个欧洲最大的港口今年的吞吐量增长良好,尽管这些吞吐量的增长本身不会导致供应链在正常年份出现的困难,目前的吞吐量略高于2019年的水平。
鹿特丹港口商务副总裁埃米尔·胡格斯登(Emile Hoogsteden)在网上媒体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7.8%,吨数增长了4%。这一增长预计将持续到10月份,尽管速度有所放缓,因为去年同月在covid – 19封锁后,交易量已经开始再次回升。
他说:“我们很高兴看到我们现在拥有的数量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我们确实预计这种增长将持续到2022年。”该港口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吞吐量为1150万标箱,而2019年同期为1120万标箱。
然而,这种增长的背景是,空箱重新定位、苏伊士运河被Ever Given封锁等事件,以及盐田港大部分地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关闭,导致全球港口日益拥挤和供应链混乱。
鹿特丹集装箱港口总监Hans Nagtegaal强调,今年集装箱班列的可靠性一直很低,而且仍然如此。据分析师Sea-Intelligence称,9月份全球34个不同行业的集装箱班轮时刻表可靠性平均为34%。
“我们看到,交货时间和终端上的停留时间都在进一步增加,这造成了大量积压。举个例子,在鹿特丹,集装箱的平均停留时间从4天增加到了7天左右。”
他说,该港口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22年。Nagtegaal将供应链比作齿轮或齿轮,它们已经拧紧在一起,需要油来让它们再次平稳运行。
“我们实际上需要一些石油,我们需要的石油是时间表的可靠性。这将是我们看到全球变化的第一步。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提高时间表可靠性的地方。”
不过,他指出,全球25%的集装箱船运力实际上已经退出市场,在港口外等待泊位,这也没有起到帮助作用。这凸显了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航空公司将其糟糕的时间表可靠性归咎于港口的延误和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