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至美西海运价出现大幅回调受到市场关注,与9月10日20586美元/ FEU(40英尺集装箱)高点相比,下跌近5000美元,跌幅达到22.25%。甚至有货运公司表示,从宁波港、上海港发往美国西海岸的海运费3天跌去了3个月的涨幅!
中美海运价格回调,令不少饱受运价暴涨之苦的外贸中小企业看到了曙光。为何美西运价回调?未来海运价格将如何走?多位业内专家和从业人员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次价格回调是正常现象,随着订单的周期性减少,海运运力增加,海运价格或将逐渐回归至理性水平。
热门航线运价大跌22%
近年来,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的海运链条,海外多个国家码头拥堵,导致全球海运运价高涨。以中美航线为例,中国至美西航线从往常的5000美元涨至2.2万美元,不少中小外贸企业叫苦不迭,附加值不高的货物货值甚至抵不上运费。近日,中美等部分航线的海运价格出现回调,但相对于疫情前仍处于高位。
近日,波罗的海货运指数(FBX)数据显示,全球集装箱货运指数已从9月10日11109美元跌至10月8日的9949美元。
其中,跌幅最大的是热门航线中国/东亚—美西,指数价格已经连续四周下跌,9月10日为20586美元/FEU,10月8号跌至16004美元/FEU,下跌近5000美元,跌幅达到22.25%。
记者在某国际物流交流群看到,10月11日,甚至有最新报价显示,从深圳/盐田港到美国洛杉矶/长滩港运费降至8300美元,相对比于波罗的海货运指数(FBX)价格直接腰斩。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出现大幅低于市场价格,可能是临时调整放出来的仓位,也可能是黄牛抛柜压低价格。
“近期我们两个冻柜去巴西,运费便宜了近4000美元。中国去欧洲的航线降得不明显,还是按照正常需要发货。”国内某外贸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同样,中国至非洲的航线运价仍相对稳定,并没有出现下跌。
海运价未来将持续回调?
市场观点认为,此次热门航线运价回调,表明航运运价顶点已经临近。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近期达飞轮船宣布从9月到明年2月停止上调即期运价,而进入四季度传统旺季逐渐结束,中金公司认为运价的顶点或已临近,完全消化当前供应链节点中累积的货量或仍需1-2个季度,因此行业回归常态化或在2022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如果双限政策对于生产活动和出货量产生实质性影响,可能会加速拐点到来。另一方面,中金公司认为,供应链安全和可靠性要求或促使更多头部客户签订长协运价,对运价的接受程度也将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海运价格高企挤压企业利润,对不少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官微就发文表示,近期多家货代的报价显示,美森海运价格在节前出现了一定回调,主要受到近期有关部门对于航运市场的严格监管、限电令以及十一小长假影响。展望四季度,一方面国际港口拥堵、运力紧张的局势仍未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圣诞假期来临,欧美的需求仍在增长,海运价格大概率仍将在高位运行。目前,全球海运供需严重失衡,一柜难求的形势仍未出现明显缓解迹象,全球贸易运输不畅,给企业客户下单和出货节奏带来极大干扰,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成本大幅上涨,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后续,随着海外疫情逐步好转,防控措施逐渐放松,此前一些回流至国内的订单也有可能重新回归至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
王国文认为,中小企业的难点在于,没有跟船运公司签订长期订单锁价,抢的是时点性的订单,这部分订单占海运的比例并不高,但对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比如说,他们就只有一两箱子的货,结果一箱子的货就要付出高昂的运费,这种现象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解决。在运费高企的境况下,对货主来说是个艰难时期,国内中小企业在接订单的时候需要进行策略调整,不能只是为了拿订单而拿订单,尽量选择可以适当抵消运费所占货值比例的高附加值产品。”
“在过去的这些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中国的集装箱货值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在提升,输出的高附加值产品越来越多。以前盐田港货柜出口很多的是低附加值的塑料拖鞋和服装,现在输出更多是高端的电子产品。”王国文表示。
王国文认为,从理性角度来看,中国至美国2万多美元的运价本身就不正常,在明年春节后,运价会持续回归到正常的价格,近期价格下跌恰恰是个可以预见的现象,明年海运价回调是一个确定趋势。